本篇文章1715字,閱讀大概需要3分鐘
全國媒體發稿:探索媒體融合新模式,共創信息化新未來
面對中國數字世界,各國已將新媒體作為全球傳播的“主戰場”。中歐國際合作將迎來兩國“數字融合”的又一次新發展。雙方將在兩國資源、技術、數字經濟、國家基礎設施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實現雙方優勢互補。
中歐國際合作是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對于2022年全球媒體發稿來說,為了能夠“推動全球媒體發稿”,“探索媒體融合”將是中國內容建設的重要里程碑。
2022年,中國社科院信息與信息中心主任、教育部部長、國家工商委黨組書記、北京外宣辦主任、世界華人工會主席何利偉就“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亞太傳播發展新方向、重要舉措等議題,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媒體代表和作家等共同探討。
展望2022年,中國社科院信息與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文遠就“一帶一路”展望、創新發展等議題,以及中國的媒體融合發展提出的“十四五”數字經濟建設、智能網聯和大數據應用等政策與方法展開探討。
以新技術撬動媒體融合
2022年,在中國社科院舉辦的第19屆中國社科院新舊傳播研究會上,中國社科院新舊傳播研究會主席、《新技術》(以下簡稱“新技術”)主任、《新技術》(以下簡稱“新技術”)主任李瑾出席會議。中國社科院新舊傳播研究會《新舊傳播研究會》主任、《中國社科院新舊傳播研究會》(以下簡稱“新技術”)主任李瑾就“一帶一路”戰略倡議”、“一帶一路”與數字經濟建設、“一帶一路”投資戰略、十四五規劃、“十四五”展望等議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與見解。
中國社科院新舊傳播研究會《新舊傳播研究會》主任李瑾對2022年我國新媒體融合發展趨勢做了總體規劃,他指出,新聞媒體融合發展趨勢的關鍵發展趨勢是多元化、自主創新,新媒體融合發展趨勢是技術融合發展趨勢,傳播方式向著多元化、自主創新、自主創新的發展趨勢。一是提高主流媒體的社會公信力和競爭能力,二是重視新媒體廣告,“要變成新媒體廣告的試煉兵,自始至終要學起。”李瑾說。
在2022年我國新媒體融合發展趨勢關鍵總體目標中,新聞媒體融合的兩大基本要素、與新媒體融合方法、發展趨勢不一樣,體現了融合發展趨勢的關鍵。全國媒體發稿:探索媒體融合新模式,共創信息化新未來
伴隨著媒體融合發展的深入推進,以通訊社、信息通訊社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在新時代的崛起成為一種必然。而為了保持自身優勢,豐富自身業務,傳播傳播信息以提高新聞價值,運用先進的傳播技術和平臺,重塑新聞傳播格局,當地媒體必須打破傳統媒體在傳播形態上的束縛,通過全新的報道方式,開展全媒體融合。
例如,湖南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的《中國日報》,在全媒體傳播中采取的發展模式是先引進電子報,再引進直播技術,發展地方新聞媒體;然后在主流新聞網站進行新聞頻道改版,包括專門服務于一線城市的紙質媒體,以及借助的新媒體平臺進行內容生產和宣傳。
從2006年6月開始,湖南日報報業集團在中央、省界的大力支持下,積極推動湖南媒體、新聞媒體和傳統媒體融合發展,目前,已經在西部地區的報紙上開設了《中南第一財經》、《中煙工業》、《南方周末》等的分站,先后刊登了1萬多個新聞題材和10多個“電子版”。集團的“網編工作室”和報社的“內容創作中心”等部門,組成了一支專業化的隊伍,成為了湖南傳媒集團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發展思路與總體布局
隨著媒體融合的推進,湖南媒體還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增強自主輿論陣地意識。要做好“三網合一”的建設,實現“兩微一端”的媒體矩陣,創建“手機黨”、“微官網”、“微視頻”,打通網絡媒體與線下媒體的“雙動脈”。要整合各類傳播資源,逐步完善輿論引導和網絡管理機制。要強化網絡媒體與社會公眾的溝通互動機制,用“雙管齊下”的方式,用“一條線”推進社會輿論的向心力。要進一步健全網絡管理體制,健全有關政務服務、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制度。
整合電視、報紙、廣播電臺等各類媒體資源,提高企業信息化、品牌化水平。全面提高“采編+審核+推送+處理”的采編流程和發布機制。建立網絡議題管理和信息監測預警機制。
要在新媒體營銷中借力,做好與時俱進的新聞信息發布。要加大與互聯網內容平臺的合作力度,積極借力權威新聞機構傳播權威、公信力。要深入挖掘社會熱點,與網絡媒體保持密切的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