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13字,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
我們都知道,在進行跨文化交流時,我們必須提前做好功課,語言就不用說了,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了解彼此的文化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思維方式。具體到外媒這個話題,就是要了解外媒的關注點是什么,跟外媒打交道的正確方式,進而化挑戰為機遇、化被動為主動。而與此同時,外媒也希望更多地獲取中國的企業故事。那么,中國企業VS外國媒體應該怎樣實現共贏呢?從外媒的視角,以中國企業的海外傳播為題,海外著名媒體記者分享了他們的洞見和思考。
一、本土化傳播很關鍵
對于不斷變化的中國和中國的媒體生態,外媒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是不了解的,很多還停留在過去的死板印象上。對于中國企業來說,想要了解、觀察,甚至影響外媒,就要到外媒熟悉的傳播平臺上去下功夫,發出自己的聲音。
二、中國企業與外媒建立聯系
中國是技術的未來,許多中國企業家的故事,在美國會有很大的吸引力。對于新聞報道,外國媒體也有自己的原則。與過去不同,許多外國媒體記者通常常駐在中國,這就需要跟中國當地的企業建立一個長期、穩定的聯系。中國企業和外媒面談時可以約法三章,媒體會履行自己的承諾。
三、要準確把握客戶需求
對于許多中國公司來說,他們還沒有意識到公共關系在公司決策中的重要作用;當他們遇到問題時,他們必須更多地思考如何利用這個機會讓每個人真正關注公司的立場和政策。許多中國公司的管理層仍有一個想法,就是要證明中國企業的強大并且有能力站在國際舞臺上。這其實已經是十多年前的觀點了。現在,世界都已經了解到中國公司的強大和能力,他們更想了解的是,中國的公司是不是可靠,是否了解他們的用戶等等。因而,展現強大的想法已經不適應目前的需求了。此外,公司要有勇氣和用戶建立聯系,要有勇氣在一千人面前發言,也需要一些勇氣來建立起自己的品牌
四、外媒傳播應主動出擊
中國公司不斷在世界舞臺嶄露頭角,需要得到外國媒體的關注。與其過度提防,不如將其看作機遇,把跟外媒的交流作為公司戰略的一部分,從而增強公司自身的影響力。對于很多外國媒體來說,“我們只是好奇,想要更多地了解貴公司。”在與外媒打交道的過程中,講故事的方式很重要,要將企業的特點、與眾不同之處告訴對方。也可以詢問對方,你們想要什么樣的故事?你們國家的人會對什么樣的故事感興趣?在了解聽眾需求的基礎上,不斷重申自身理念和特色,從而提高對話的質量,把記者當作非常有價值的資源來講出自己的公司。